“进口药”消失之问|结构变了!越来越多进口新药纳入医保

“进口药”消失之问|结构变了!越来越多进口新药纳入医保

admin 2024-10-04 广州软文合集 10 次浏览 0个评论
“进口药”消失之问|结构变了!越来越多进口新药纳入医保

今年9月,有家长称带孩子看支原体肺炎,却无法如愿用到进口阿奇霉素注射剂。由此,“进口药难买”“医院越来越难开到进口原研药”等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观点认为,药品集采影响了进口原研药在国内的供应。那么,集采对进口原研药的供应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国家药品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每年节约药费近1600亿元,这些金额中的60%腾给了国家医保谈判的创新药,这其中就就包括不少进口药。

换句话说,国家医保目录在“吐故纳新”过程中,也在“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药正在被纳入。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国谈药中,进口药和国产药的数量基本持平。以上海为例,从医保目录的管理来讲,没有也不会区别对待国产或进口。一款药物进入医保都是通用名,只要进了目录,支付政策均一视同仁。

集采每年节约费用六成用于国谈创新药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起始于2018年组织的4个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基本逻辑是“以量换价”。这里的“量”一般是全国公立医院需求量的60%-70%左右,这部分公立医院应采购中选产品。

药品集采针对的是竞争充分的成熟品种。官方数据显示,自2018年“4+7”试点以来,国家药品集采共组织开展九批10轮国家药品集采,覆盖374种药品,平均降幅均超过50%。记者从承担多轮集采日常工作并具体实施工作的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了解到,前九批进口原研药中选的有70个,不少进口产品进入集采后实现了迅速放量。如某跨国药企在九批药品集采中共有7款产品中标,其中一款肿瘤治疗药物的销售量较集采前增长了250%,另一款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销售量增加了130%。

除了让成万上亿的群众以较低的价格吃上高质量的仿制药,集采的“腾笼换鸟”效应让最新的创新药得以进入临床。记者了解到,集采仿制药的医保基金占比逐渐降低,与2019年比较,目前集采仿制药每年可节约药费1600亿元左右,而国家医保谈判(简称“国谈”)纳入的创新药每年增加9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仿制药集采节约的金额60%腾给了国谈创新药。

对于上述变化,医保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曾表示,在全国医疗机构采购总金额并未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这样的费用置换和结构调整实属难得,很好践行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理念。成熟仿制药金额及占比下降,创新专利药金额及占比上升,向国际发达国家处方药品市场看齐,既降低群众用药经济负担,又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更多新药、好药。

过去,国家医保目录每隔几年更新一次,而近些年通过一年一次的国家医保谈判,国家医保目录实现每年更新,不少当年获批的国内外创新药物即可进入目录。

不少跨国药企的创新产品顺利进入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目前已经有16款药通过医保谈判加入到医保目录,涉及呼吸、糖尿病、罕见病、心脑血管、肿瘤等领域。瑞士制药企业诺华自2017年以来,近40款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从2018至2023年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也有3款。

手握进口创新药的跨国药企也在积极参与每年的医保谈判工作,不少跨国药企中国掌门人或高管还亲自带队参与现场谈判,由此看到国谈的吸引力。2024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已经启动,此前就有跨国药企高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早早在着手准备医保谈判工作,并带着最大的诚意希望将创新产品进入国家医保体系。

创新药纳保后销售实现快速放量,群众就医负担减轻

“2015年之前,我国基本没有什么创新药,大都是仿制药,当时来到中国的创新药,无一例外都是进口的,价格也基本上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高价。因为没有选择,很多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因病返贫。到现在,这样的情况一去不返了。”有跨国药企高管此前向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指出,近十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让中国患者受益。

在上述行业大背景下,国产创新药得以与进口创新药在国家医保谈判中同台打擂。传导到临床,相比较过去以进口药为主的市场格局,当前患者确实接触到更多国产创新药。据IQVIA数据,国产创新药物的销售额从2020年的21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50亿元,同期进口创新药物的销售额从230亿元增长至440亿元。由此看到,进口创新药与国产创新药在中国市场均取得不断的发展。

保证进口创新药在内的国谈药顺利进入医院是医保部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进口药和国产药得到了也是同样的政策待遇。

上海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一款药物进入医保都是通用名,只要进了目录,国产和进口支付政策均一视同仁。

2023年7月,上海市医保局会同相关出台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业界称为上海医保支持创新“28”条,积极推动创新药“纳保”“入院”,取得积极成效。上述负责人介绍,每年调整后的医保目录调整后,上海要求医疗机构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讨论相关药品的进院事宜;对于当年新增进入国谈目录的药物,上海执行为期三年的单列支付政策,即医院合理使用的国谈药品,费用可以足额保障。

“进入医保第一年可能医生对某种药还不够了解,某些药品的用量没有上来。一般来讲,一款药的临床使用情况用三年的时间基本上就稳定了。”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是上海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给出的政策。

双通道机制是保证国谈药落地的另一重要举措。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这是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国谈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并实行与医疗机构统一的支付政策。

所谓“双通道”,是指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的机制。该举措成为确保国谈药落地的重要举措。

上述负责人介绍,双通道相当于患者在药店买药也能享受到跟医院一样的报销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了国谈药供应端的问题。此外,为了配合双通道政策,医保平台还建立了处方流转系统,可以通过医生开处方流转到药店,让患者到药店去购买。

第三方研究数据显示,上海三级医院对国谈药的配备数量和配备率均在全国遥遥领先,都是全国第一。“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举措,加上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和积极执行,上海实现了国谈药配备工作的扎实落地。”上述负责人介绍,2024年1月至7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在上海市医药机构的结算金额中,跨国药企的新药同比增长181.3%。可以看出,通过“腾笼换鸟”,越来越多的救命救急进口新药纳入医保后实现快速增长,提高了进口创新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患者费用负担也大大减轻。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进口药”消失之问|结构变了!越来越多进口新药纳入医保》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