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广发宏观:逆周期政策是新定价力量

admin 2024-09-24 21:47:02 28
广发宏观:逆周期政策是新定价力量摘要: ...

  来源:郭磊宏观茶座

  摘要

  第一,2024年9月24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会上宣布了一揽子逆周期政策,我们理解这是政治局会议“加强逆周期调节、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精神的落地。政策涉及的方面较多,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货币政策、地产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政策等四个方面。

  第二,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三降”。(1)央行宣布降准50BP,释放流动性大约1万亿元,并指出年内视情况可能再降25-50BP;(2)降息20BP,引导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别下降大约30BP与20-25BP;(3)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大约50BP,每年为居民节省利息支出大约1500亿元。“三降”同时落地,政策力度和推进节奏超预期。我们理解这一系列政策将带来较直接的影响:一是信贷条件大概率有一轮改善,后续我们可继续关注新增信贷量和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二是实体融资成本将继续下行;三是居民部门尤其城市家庭部门消费被资产负债表收缩“挤出”的过程有望迎来改善,城市消费预计出现好转。

  第三,地产政策方面,也有一系列组合拳出来:(1)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2)延长“金融十六条”与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的期限至2026年末;(3)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比例从60%升至100%;(4)支持银行发放贷款帮助企业收购房企存量土地。我们理解政策整体延续了前期思路——供给端保供保主体,加快去库存,推动房企资产负债表出清;需求端鼓励居民适度加杠杆、支持政府收储。降低房贷首付比例至15%算是力度不低的政策,配合支持收储,以及未来可能继续有的地方政策放松,对销售量和价格预期应能起到一轮带动作用。

  第四,金融政策方面,主要是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我们理解,这有望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协助化债和稳地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前,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是依靠利润留存;在目前低息差环境下,利润补充资本的能力下降,需要更多依靠外部资金,理论上的方式包括定增、可转债及财政注资等。此外,政策还包括扩大大型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我们理解,股权直投将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这一政策方向,有利于融资结构多元化,对一级市场投融资活跃度、价值发现均存在影响,对二级市场也存在映射。

  第五,市场政策方面,主要包括:(1)央行宣布将创设“证券、基金与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工具。前者第一期规模为5000亿元,后者第一期规模为3000亿元;(2)制定《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的有关安排,支持保险公司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等;(3)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大股东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等;(4)通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助力产业整合和提质增效。我们理解,一则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本身就映射出对股票市场引导微观预期功能的重视;二则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流动性,同时着力建立一个稳定市场的常态化机制;三则鼓励长期化行为和增量资金,有利于“耐心资本”形成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四则对并购的支持也将有助于加快产业重组、提升微观活跃度、增强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第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系列组合拳应不是政策的全部,后续政策依然有进一步的空间。在地产政策方面,一线城市进一步因城施策具有较大弹性;财政政策方面,空间包括加快既有的政策资源落地节奏,扩大新增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使用范围等;在消费政策方面,还可以对年中政治局会议比较重视的服务类消费扩大支持力度。作为四季度,明年政策的空间亦将进一步打开。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稳增长都是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的“时段”,比如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央行降准同时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调整;2019年三四季度央行接连进行LPR改革、降准与降息,同时中央也要求地方报送2020年重大项目以提前发行地方债;2022年4月央行降准,随后提出支持实体经济的23条举措,5月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6月增加政策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与创设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022年7-8月、11-12月以及2023年二三季度也都是如此。本轮政策要应对的是名义增长率中枢不足带来的宏微观问题,因此更需要一定的持续性。

  第七,对于资产定价来说,在前期报告《对于宏观面的七点认识》中,我们曾提示目前宏观面的几点重要特征:一是海外“降息+不衰退”的组合出现,从历史经验上看有利于新兴市场;二是工业品价格经历了6月初以来的持续调整,BPI自9月中旬以来已进入持平徘徊;三是消费品价格有经验底部区域迹象,BCI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持平于2012、2015、2020、2022年的周期底部。在上述特征下,我们进一步指出,逆周期政策是短期基本面和新定价力量的关键。逆周期政策落地一则会改变对实际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二则会带来风险溢价的下降。

  正文 

  2024年9月24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会上宣布了一揽子逆周期政策,我们理解这是政治局会议“加强逆周期调节、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精神的落地。政策涉及的方面较多,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货币政策、地产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政策等四个方面。

  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三降”。(1)央行宣布降准50BP,释放流动性大约1万亿元,并指出年内视情况可能再降25-50BP;(2)降息20BP,引导MLF利率、LPR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别下降大约30BP与20-25BP;(3)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大约50BP,每年为居民节省利息支出大约1500亿元。“三降”同时落地,政策力度和推进节奏超预期。我们理解这一系列政策将带来较直接的影响:一是信贷条件大概率有一轮改善,后续我们可继续关注新增信贷量和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二是实体融资成本将继续下行;三是居民部门尤其城市家庭部门消费被资产负债表收缩“挤出”的过程有望迎来改善,城市消费预计出现好转。

  央行指出,货币政策总量政策有以下几项调整:

  第一,关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今年2月份,我们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存款准备金率拟再次下调0.5个百分点,可以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其中,大型银行目前是8.5%,这次改了以后将从8.5%降到8%;中型银行现在是6.5%,这次改完以后从6.5%降到6%;农村金融机构在几年前已经执行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次就不在调整的范畴。降准政策实施后,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概是6.6%,这个水平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在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上,到年底之前还有三个月时间,我们也会根据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再下调0.25-0.5个百分点。

  第二,关于降低政策利率。目前,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央行的主要政策利率。7月份,我们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8%下调到了1.7%。这次下降20个点,从1.7%下调到1.5%,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下,政策利率的调整将会带动各类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整。预计本次政策利率调整之后,将会带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大概在0.3个百分点,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

  这次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总体保持中性。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但也会减少客户的提前还款。央行降准相当于为银行直接提供低成本的、长期的资金运营,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中短期资金的主要方式,利率的下降也将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此外,刚才也讲到,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将会对称下行。前几次的存款利率,我们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形成的重新定价效果将会累计显现。因为存款利率重新定价要比贷款慢,所以前几次引导存款利率下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定价的效果会累计显现出来。所以在政策调整的方案设计中,人民银行的技术团队经过多轮认真地量化分析评估,这次利率调整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中性的,银行的净息差将保持基本稳定。

  第三,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去年8月份,人民银行推动商业银行有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效果是比较好的。今年5月17日,全国房贷利率的政策下限放开之后,原来对按揭贷款是在LPR基础上加减点,全国是有一个政策下限的,在5月17日那一次房贷新政中,我们把这个下限给取消了,新发放贷款利率在市场报价利率基础上减点幅度扩大,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再一次拉大了新老房贷的利差。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原来的加点幅度比较高,那次调整之后,新发放按揭贷款和原来存量按揭贷款之间的利差更大。对此,人民银行拟指导银行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我们预计平均下降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之所以说是平均,因为贷款在不同时期放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银行,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水平不一样,我们预测下降的幅度是一个预期的平均数。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我们预计这一项政策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总数大概1500亿元左右,这有助于促进扩大消费和投资,也有利于减少提前还贷行为,同时还可以压缩违规置换存量房贷的空间,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地产政策方面,也有一系列组合拳出来:(1)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2)延长“金融十六条”与经营性物业贷款政策的期限至2026年末;(3)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比例从60%升至100%;(4)支持银行发放贷款帮助企业收购房企存量土地。我们理解政策整体延续了前期思路——供给端保供保主体,加快去库存,推动房企资产负债表出清;需求端鼓励居民适度加杠杆、支持政府收储。降低房贷首付比例至15%算是力度不低的政策,配合支持收储,以及未来可能继续有的地方政策放松,对销售量和价格预期应能起到一轮带动作用。

  央行指出,房地产金融政策有以下几项调整。

  (1)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为更好支持城乡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国层面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将不再区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15%。5月17日以后,首套房的已经是15%了,当时二套房是25%,这次把首套房、二套房统一为15%。这里我想说明两点,各个地方可以因城施策,自主确定是否采取差别化的安排,并确定辖区内的最低首付比例下限。因为全国这么大的地方,不同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房地产市场情况差别很大,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差别化的安排,在全国底线基础上确定辖区内最低首付比例下限。另外一点,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状况和意愿,与客户协商确定具体的首付比例水平。因为15%只是一个最低的首付比例,商业银行要基于对客户风险的评估,可能会比这个水平要高,也有客户说我有钱,可以付30%首付比例,这是商业银行和个人之间的一种市场化的磋商。

  (2)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文件的期限。前期,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金融16条”、经营性物业贷款这两项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房企存量融资展期、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阶段性政策,原来按照文件是2024年12月31日到期,我们这次和金融监管总局作出决定,把这两个政策从2024年12月31日延长到2026年12月31日。

  (3)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5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是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增强对银行和收购主体的市场化激励,我们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中人民银行出资的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原来商业银行放100亿元,人民银行提供60亿元,现在商业银行放100亿元,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100亿元,加快推动商品房的去库存进程。

  (4)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在将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基础上,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收购房企土地,盘活存量用地,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人民银行提供再贷款支持。这项政策我们和金融监管总局还在一起研究。

  金融政策方面,主要是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我们理解,这有望提升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协助化债和稳地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前,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主要是依靠利润留存;在目前低息差环境下,利润补充资本的能力下降,需要更多依靠外部资金,理论上的方式包括定增、可转债及财政注资等。此外,政策还包括扩大大型银行下设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当前,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主要的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大家知道,资本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本钱”,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屏障。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为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经研究,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我们也将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市场政策方面,主要包括:(1)央行宣布将创设“证券、基金与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工具。前者第一期规模为5000亿元,后者第一期规模为3000亿元;(2)制定《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扩大投资范围的有关安排,支持保险公司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等;(3)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大股东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等;(4)通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助力产业整合和提质增效。我们理解,一则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本身就映射出对股票市场引导微观预期功能的重视;二则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流动性,同时着力建立一个稳定市场的常态化机制;三则鼓励长期化行为和增量资金,有利于“耐心资本”形成和市场生态持续优化;四则对并购的支持也将有助于加快产业重组、提升微观活跃度、增强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央行指出,为了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在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人民银行自身过往实践的基础上,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协商,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也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第一项工具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这项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这些机构会由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可以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在信用等级和流动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机构手上有资产,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我们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我和吴清主席讲,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第二项工具是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个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实际上,股东和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增持公司的股票,在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交易行为。中央银行将向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提供的资金支持比例是100%,再贷款利率是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在2.25%左右,也就是可以加0.5个百分点,2.25%这个利率水平现在也是非常低的。首期额度是3000亿元,如果这项工具用得好,我和吴清主席也讲过,可以再来3000亿元,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3000亿元,都是可以的。但我们后面要看市场的情况,要做一些评估。这个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我们不区分所有制。人民银行将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密切合作,同时也需要市场机构的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证监会指出,目前我们已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依法做好市值管理。一是要求董事会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和投资者回报,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夯实市值管理的基础。二是要求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大股东增持等市值管理工具提升投资价值。三是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的回购机制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提前安排好资金规划和储备。四是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并公开披露,形成市场约束。五是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应对措施,定期披露执行情况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加强市值管理,但同时上市公司和相关方必须要提高合规意识,不能以市值管理的名义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我们最近将就市值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同时,会同相关部委推动建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等相关主体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证监会还指出,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堵点,最近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近日将会印发。其中有一系列关于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排,相信制度环境会不断优化。总体是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即将发布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重点是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者回报导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近期,大家可能也关注到,新发行了10只中证A500ETF,很受市场欢迎,很快就达到了募集上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大力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创新,适时推出更多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ETF基金产品,更好服务投资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我们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稳步降低综合费率,这也是近期被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现在已经走了两步,后面还有一步。通过稳步降低综合费率,更好让利投资者、回报投资者。

  二是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重点是提高对中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同时,引导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年金基金根据持有人不同年龄和风险偏好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投资。

  三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重点是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塑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系列组合拳应不是政策的全部,后续政策依然有进一步的空间。在地产政策方面,一线城市进一步因城施策具有较大弹性;财政政策方面,空间包括加快既有的政策资源落地节奏,扩大新增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使用范围等;在消费政策方面,还可以对年中政治局会议比较重视的服务类消费扩大支持力度。作为四季度,明年政策的空间亦将进一步打开。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稳增长都是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的“时段”,比如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一季度央行降准同时伴随着地产政策边际调整;2019年三四季度央行接连进行LPR改革、降准与降息,同时中央也要求地方报送2020年重大项目以提前发行地方债;2022年4月央行降准,随后提出支持实体经济的23条举措,5月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6月增加政策行信贷额度8000亿元与创设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022年7-8月、11-12月以及2023年二三季度也都是如此。本轮政策要应对的是名义增长率中枢不足带来的宏微观问题,因此更需要一定的持续性。

  2019年二三季度,经济环比回落,央行在8月进行LPR改革,9月央行降准,监管部门也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报送2020年重大项目,并在2020年提前发行专项债;10月中旬经济数据发布,触及5%的增长下限,央行在11月下调了MLF与LPR利率。

  2020年1-2月,经济遭遇外生冲击,增长、物价、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等均受到较大影响,央行在春节之后利用大额逆回购、降准等方式投放流动性,稳定微观主体预期,然后两次降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创设直达实体的结构性工具等支持实体经济;财政端跟进,主要是大规模减税、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基建等。

  2022年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增长基调之后,政策开年靠前发力,央行在1月份降息10BP,财政主要是加快提前批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在前3月完成1.46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

  2022年4月,经济再度遭受外生冲击,政府部署一轮逆周期政策应对,央行在4月15日宣布降准25BP,投放5300亿元流动性,稳定信贷金融环境;4月18日,央行联合外管局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5月15日,房地产金融政策跟进,央行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5月20日,央行在MLF利率未调整的情况下,下调5年期LPR利率;6月份广义财政跟进,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创设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发力,额度为3000亿元。

  2022年7月,经济与宏观预期再度趋弱,逆周期调节政策迎来新一轮加力。8月15日,央行下调MLF利率10BP;8月24日追加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额度,盘活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9月14日宣布设立设备更新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支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进行设备更新。

  2022年11月,经济环比重新走弱,政策再度加力,先是调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下发金融十六条,稳定房地产市场;然后再11月末宣布在年末降准25BP。

  2023年二季度经济内外去库存,政府在6-10月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先是6月央行降息10BP,然后在8月、9月再度降息10BP与降准25BP,下调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财政端跟进,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调整预算增发1万亿国债。

  2024年1-2月相对特殊,这一轮央行与证监会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部署以稳定预期与资本市场,但财政没有跟进,地产政策在5月中旬跟进。

  关于这一轮政策发力后的潜在财政空间,在前期报告《如何看8月财政数据与年内财政政策空间》中,我们曾提出,一是可以继续利用既有的财政资源,如上所述,普通国债的8000亿元左右存量空间可能被使用;二是新增专项债在扩大使用范围上存在空间,如收购闲置土地和存量住房收储等,可解决目前收储去库存资源不足的问题,亦符合“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精神;三是可以进一步调整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使用范围,用于对当下经济拉动较快、微观预期影响较大的领域,比如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投资、重大项目基建、弹性较大的消费和服务业领域;四是理论上,依旧存在10月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的政策窗口。

  对于资产定价来说,在前期报告《对于宏观面的七点认识》中,我们曾提示目前宏观面的几点重要特征:一是海外“降息+不衰退”的组合出现,从历史经验上看有利于新兴市场;二是工业品价格经历了6月初以来的持续调整,BPI9月中旬以来已进入持平徘徊;三是消费品价格有经验底部区域迹象,BCI消费品价格前瞻指数持平于2012201520202022年的周期底部。在上述特征下,我们进一步指出,逆周期政策是短期基本面和新定价力量的关键。逆周期政策落地一则会改变对实际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二则会带来风险溢价的下降。

  核心假设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对于宏观面的七点认识

  【广发宏观郭磊】8月经济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经济驱动结构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郭磊】探究8月的平减指数下探

  【广发宏观郭磊】等待基本面信号

  【广发宏观郭磊】从8月PMI和BCI看当前宏观面【广发宏观郭磊】7月经济数据的五个关注点【广发宏观郭磊】价格表现略有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家电和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本轮海外套息交易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PMI和短周期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郭磊】“保持战略定力”与“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广发宏观郭磊】三中全会《决定》的十五项关键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名义增长中枢更待提升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上行,哪些环比调整

  【广发宏观郭磊】等待需求侧:2024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PPI近8个月以来首次环比正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为何5月出口数据好于订单指数

  【广发宏观郭磊】量有所回踩,价继续上行:5月PMI简析【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4月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4月通胀数据温和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新一轮供给侧有助于名义增长中枢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保持平稳

  【广发宏观郭磊】对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精神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量基本稳定,价触底回升:4月PMI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从4月BCI数据看基本面边际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一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过去两年的黄金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3月出口数据浅析

  【广发宏观郭磊】3月物价特征及下阶段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从实际增长到名义增长

  【广发宏观郭磊】3月PMI超预期原因探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人民币汇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铜与螺纹钢价格的走势背离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2月的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月通胀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开局增速良好有助于修正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2月PMI环比企稳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目前宏观面:复盘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2月CPI有望近半年来首次转正【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4年第一份PMI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最后一份出口数据【广发宏观郭磊】CPI、PPI与名义增长中枢【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数据与四季度资产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前瞻2024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0月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商品价格小周期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增速小幅回踩,手机出口显著加速

  【广发宏观郭磊】原材料库存调整带来PMI短期回踩

  【广发宏观郭磊】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GDP增速为何超预期【广发宏观郭磊】平减指数已逐步回升【广发宏观郭磊】9月出口表现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剪刀差

  【广发宏观郭磊】8月大部分经济指标均有好转【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周期完成触底

  【广发宏观郭磊】8月出口:海外PMI反弹影响下的初步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宏观面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从与2016年的比较看当前宏观面位置【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PPI和CPI底将先后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三条线索驱动PMI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解读年中政治局会议精神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二季度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6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已企稳,哪些还在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重拾定价锚:2023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关注形成中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外需边际放缓凸显稳定总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和扩大总需求是当前宏观面关键【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的三个定价线索【广发宏观郭磊】稳定总需求是当前经济的关键所在

  【广发宏观郭磊】核心CPI大致正常

  【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整体性的强调将有助于中期均衡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为何低于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解读【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GDP增速处市场预期上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超预期降低总量下行风险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偏低的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供求环比高斜率修复后的分化调整【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广发宏观郭磊】宏观视角下的三个可能机会

  【广发宏观郭磊】对2023年的通胀数据来说只需确认两件事情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均指向经济景气度高开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郭磊】1月通胀数据的中观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广发宏观郭磊】万得全A疫情以来复合增速仍低于名义GDP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出口下行和历史上几轮周期的区别

  【广发宏观郭磊】待确认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制造业投资的三因素框架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的四个特征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8月财政数据与年内财政政策空间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房屋养老金”试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收支简评【广发宏观吴棋滢】三中全会《决定》中的财税体制改革【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收支简评【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破局点:2024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5月财政收支简评【广发宏观吴棋滢】4月财政收支数据解读【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财政特征与后续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广义财政支出进度有望逐步加快

  【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广义赤字率及财政的“净扩张”【广发宏观吴棋滢】从各省预算报告前瞻全国财政预算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上海试点离岸贸易的印花税优惠政策【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特征回顾与2024年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三大工程”对投资端的影响【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数据简评【广发宏观吴棋滢】10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三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8月财政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待新一轮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数据与后续两大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新平衡:2023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偏弱凸显稳增长必要

  【广发宏观吴棋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政策空间之一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状况约束支出强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第二财政到第三财政【广发宏观吴棋滢】当前财政状况的三个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的八大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评价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2年年度财政数据的主要看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非税增速放缓带来什么信号

  【广发宏观吴棋滢】再筑堤岸:2023年财政环境展望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价格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数量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渐近地平线:2024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价格篇【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数量篇【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数量篇【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价格篇【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再谈“关注价格温和回升的线索”【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价格温和回升的线索【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2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缘何调整【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走出低凹地:2023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4月经济【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2月复工情况与高频数据【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广发宏观贺骁束】聊聊春节期间的高频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贺骁束】复盘过去一年整车货运量变化与同期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第一批城市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利率定价:短期趋势与中长期特征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8月金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逻辑、方式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货币环境和汇率环境的新变化【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融资环境指数与M1

  【广发宏观钟林楠】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钟林楠】OMO与LPR利率下调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步入新阶段:2024年中期货币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6月金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开展正、逆回购操作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5月的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的三个维度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PSL出现大额净归还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3月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吗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近期央行操作理解政策逻辑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与M1简评【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LPR报价对股债的影响逻辑【广发宏观钟林楠】1月社融与M1为何超预期【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贷款风险溢价与利率曲线特征【广发宏观钟林楠】超预期降准有助于提振微观预期【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最新的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新一轮PSL对经济、货币环境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1月社融与M1增速【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汇率与流动性【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9月社融尚可,年内有望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8月金融数据对资产定价环境的两个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近期流动性的变化【广发宏观钟林楠】5年期LPR利率为何没有调整【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广发宏观钟林楠】非对称降息有何用意【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低于预期的7月信贷【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超预期的6月社融

  【广发宏观钟林楠】适应新常态:2023年中期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偏低加大政策升温概率【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OMO利率降息的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评估存款利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负债端政策到资产端政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4月信贷情况凸显稳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利率走势与宏观指标的背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偏强信贷对资产定价环境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动能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利率水平合适”该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强势开局【广发宏观钟林楠】年初以来流动性环境的三个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8月中观层面的四个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评价7月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广发宏观郭磊、王丹】用电量还能反映经济增长吗【广发宏观王丹】产需比初步好转【广发宏观王丹】7月哪些行业景气度好于整体

  【广发宏观王丹】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的定量测算

  【广发宏观王丹】6月企业利润结构向上游集中

  【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数据看7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进出口数据分别映射内外需特征【广发宏观王丹】锚定价格端:2024年中期产业链展望【广发宏观王丹】6月产业链景气度的结构特征【广发宏观王丹】为何PPI好转背景下企业利润增速回踩【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6月EPMI数据【广发宏观王丹】5月产业链景气变化线索的详细剖析【广发宏观王丹】节能降碳行动对产业链及PPI影响的定量分析【广发宏观王丹】4月企业营收和利润重回恢复性增长【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数据好于季节性

  【广发宏观王丹】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分化4月开始收敛

  【广发宏观王丹】解析一季度工业企业营收和盈利表现

  【广发宏观王丹】4月EPMI包含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王丹】能耗目标、PPI与本轮供给侧优化

  【广发宏观王丹】3月哪些行业景气在改善【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开年企业盈利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从3月EPMI看新兴产业产需比例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目标的定量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2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理解

  【广发宏观王丹】春节假期国内宏观变化简评【广发宏观王丹】2024年1月中观景气度观察【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企业盈利的总量及中观特征【广发宏观王丹】1月EPMI数据简评【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权益行业表现的宏观和中观线索【广发宏观王丹】从年末PMI数据看中观景气分布的六大线索【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11月企业利润数据【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12月EPMI【广发宏观王丹】11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广发宏观王丹】库存周期小幅回踩【广发宏观王丹】11月EPMI大致平稳【广发宏观王丹】10月中观景气度分布有哪些变化【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数据【广发宏观王丹】10月EPMI数据与短期宏观面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和中游制造引领PMI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9月EPMI上行斜率加大【广发宏观王丹】过去十年哪些产品占出口比重显著提升【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广发宏观王丹】价格触底带来原材料类行业利润边际改善【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看8月经济【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中观分布分析【广发宏观王丹】利润降幅收窄,库存继续下移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显示产需仍淡季磨底

  【广发宏观王丹】校准航向标:2023年中期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支撑了景气的低位初步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名义库存进一步降至偏低水平【广发宏观王丹】6月EPMI已低位持平【广发宏观王丹】消费类资产超额收益时段宏观驱动历史复盘【广发宏观王丹】景气磨底阶段的中观分布特征【广发宏观王丹】企业库存去化加速【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扣除季节性之后低位徘徊【广发宏观王丹】4月中观景气分化进一步加剧

  【广发宏观王丹】3月营收转正,盈利低位弱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复苏程度的分布:中观行业图景扫描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景气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开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的原因及后续展望【广发宏观王丹】3月EPMI显示行业修复动能有所分化【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在引领2月经济的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估算2023年GDP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2月EPMI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发宏观王丹】1月哪些行业景气变化领先

  【广发宏观王丹】复盘2022年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大型易地搬迁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广发宏观王丹】疫情达峰后第一个宏观数据EPMI明显修复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转向与未来政策利率路径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特朗普和哈里斯的首场辩论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8月通胀数据出来后的降息节奏

  【广发宏观陈嘉荔】哈里斯交易vs特朗普交易

  【广发宏观陈嘉荔】2024年杰克逊霍尔会议鲍威尔演讲简评【广发宏观陈嘉荔】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增量信息【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最新的核心通胀和降息预期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7月非农数据和萨姆法则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二季度GDP及海外金融市场反应

  【广发宏观陈嘉荔】交易后半程:2024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回落:原因及趋势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6月非农数据提升9月降息概率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财政可持续性探讨及其对资产的影响【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最新CPI数据及美联储表态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理解美国就业数据分化

  【广发宏观陈嘉荔】5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回落:原因及趋势【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就业市场现状及下阶段趋势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一季度GDP和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反弹原因及后续趋势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就业数据与移民影响

  【广发宏观陈嘉荔】日央行转向及资产价格反应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态度偏鸽,基准情形是美年内三次降息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回落趋势未变【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2月就业数据

  【广发宏观陈嘉荔】1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陈嘉荔】春节假期海外宏观变化简评【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超预期回升的原因和展望【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1月非农数据的结构特征【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弱化3月降息预期【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四季度GDP数据与其市场反应【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CPI略超预期,但核心CPI继续放缓【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12月非农数据与美联储利率决策

  【广发宏观陈嘉荔】12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回落有利于美联储结束紧缩

  【广发宏观】美国就业数据降温缓和风险资产压力

  【广发宏观】美联储暂停加息叠加再融资担忧缓和【广发宏观】美国三季度GDP数据为何偏高【广发宏观】关于美国财政的几点认识【广发宏观】美国通胀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一体两面

  【广发宏观】9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9月非农数据继续偏强

  【广发宏观】美联储进一步弱化明年降息预期

  【广发宏观】美国8月通胀数据呈现出一定复杂性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PMI数据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如何看墨西哥对美出口的较快增长【广发宏观】2023年杰克逊霍尔经济研讨会简评【广发宏观】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小幅回落

  【广发宏观】非农放缓,失业率和薪资数据仍强放缓

  【广发宏观】如何看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影响

  【广发宏观】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为何偏高【广发宏观】美联储不再把衰退当作假设情形【广发宏观】美国6月通胀数据的新信号【广发宏观】非农数据的三个影响

  【广发宏观】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的三重信息

  【广发宏观】挑战软着陆:2023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的新信号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继续高位降温

  【广发宏观】黄金定价框架和展望【广发宏观】美国非农就业和失业率为何同时走高【广发宏观】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的三重信息

  【广发宏观】美国4月通胀继续高位降温

  【广发宏观】非农再超预期降低硬着陆概率

  【广发宏观】美联储第十次加息后的暗示

  【广发宏观】如何理解美国一季度GDP公布后美股的反应

  【广发宏观】复盘全球科技类资产:2020-2023

  【广发宏观】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的三个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3月非农数据及市场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OPEC+超预期原油减产简评

  【广发宏观】如何理解美国中小银行储蓄转移?【广发宏观】美联储寻求平衡的结果就是好结果【广发宏观】美国:通胀数据与金融稳定性的博弈【广发宏观】非农数据、SVB及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美国此轮失业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广发宏观】美联储2月议息会议纪要解读【广发宏观】美国1月通胀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波动有限【广发宏观】如何理解预期的非农数据

  【广发宏观】美联储继续加息后的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美国四季度GDP超预期,经济放缓速率仍可控

  【广发宏观】海外宏观:年初市场最关注的几大问题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韧性+回落背景下的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强非农、弱薪资短期助推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

  【广发宏观】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解读

  【广发宏观】美国12月议息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最新美国通胀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越过山丘:2023年海外宏观展望

  文永恒篇

  【广发宏观】“潜在名义增长率”初探【广发宏观】关注新线索:2024年中期政策环境展望【广发宏观】如何理解“耐心资本”

  【广发宏观】数据要素化及其中长期影响

  【广发宏观】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与海外经验案例的实质

  【广发宏观】布局现代化:2023年中期跨周期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中等发达国家从1万到3万美元跨越的国际比较【广发宏观】人工智能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一个宏观框架

  【广发宏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影响

  陈礼清篇

  【广发宏观陈礼清】8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7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告别单边化:2024年中期大类资产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基于久期与凸性量化黄金空间

  【广发宏观陈礼清】4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债市“资产荒”的量化体系与择时落地

  【广发宏观陈礼清】3月以来的资产特征: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股市资产荒的量化体系与择时落地

  【广发宏观陈礼清】资产表现特征及背后线索: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高分红策略的宏观逻辑与择时体系【广发宏观陈礼清】名义GDP的周度估算【广发宏观陈礼清】未来美债收益率若下行有利于哪些行业定价

  【广发宏观陈礼清】股债性价比择时的宏观改进

  【广发宏观陈礼清】M1、BCI、PPI与宏观择时

  【广发宏观陈礼清】如何对GDP进行月度估算?【广发宏观陈礼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何预测?

  【广发宏观陈礼清】工业增加值如何预测?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