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一直密切关注包括中药材在内的药品领域垄断风险。
“白术价格疯涨比黄金还离谱”。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大涨态势持续,部分热门品种价格更是连涨数倍之多。伴随中成药出厂价随之上调,一副动辄几百元的中药,让部分消费者感慨“中药吃不起了”。
中药材天地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白术、雄黄、猫爪草、辛夷等中药材在多产地年涨幅超过120%,甚至达到150%以上。其中年销量上万吨的大宗品种白术,今年的月度销售均价一度达到180元/公斤的峰值,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部分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背后,与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等“天灾”有关,同时也存在游资炒作、囤积居奇、垄断等人为因素。
“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石,是生产制作中药的原材料,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一直密切关注包括中药材在内的药品领域垄断风险。”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中药材市场反垄断工作进展,在经商金融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后,如是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
马一德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中药材市场反垄断执法保障药价平稳运行的建议》,其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加大中药材领域反垄断监管执法力度、将市场治理作为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相关规划等意见建议。对此,市场监管总局在前述答复函中表示“高度赞同”。
为规范中药材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已会同国家中医药局,不断加强中药材等药品领域的监管执法。
具体做法有:
其一,2023年以来部署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将中药材等药品作为执法重点之一,强化药品领域垄断行为查处力度。截至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药品领域垄断案件15件,结案7件,罚没金额合计17.71亿元,形成有力法律威慑,有效遏制药品领域垄断行为。
其二,深入推进垄断线索核查处置工作,对涉及冰片、白术、黄芪颗粒等中药材、中药的垄断线索,实行一案一策、专人负责,及时稳妥处置相关线索,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其三,合力打击中药材领域的违法行为,国家中医药局积极指导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审查,确保及时发现和依法处理中药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与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一起,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等业务的内控管理,共同打击违法违规提供资金囤积哄抬中药材价格的行为。”该答复函称。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对第一财经分析,资金炒作是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一些金融和投资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甚至“加杠杆”为囤货炒作提供便利,部分资金利用中药材产地集中的特点,大量囤积易于保存、容易制造“稀缺性”的药材来操控价格上涨,牟取暴利。
他认为,通过加强对银行机构相关业务的内控管理,能有效遏制违法违规提供资金囤积哄抬中药材价格的行为,减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操纵,维护中药材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
“防止因资金炒作导致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有利于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一方面,保障了中药材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一方面,避免了中药材价格过高导致中成药等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让消费者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所需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邓勇说。
邓勇还提到,尽管价格暴涨能为种植农户带来较高的收益,增加收入,提高种植积极性,可能吸引更多农户扩大种植面积;但从长远看,价格暴涨可能会导致农户一窝蜂式扩大种植规模,一方面不能保证药材质量,另一方面会造成未来市场供应过剩,进而使得后期价格快速下跌,农户收益受损。
为实现供应稳定,该答复函表示,国家中医药局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引导,优化中药材产区布局,加大中药材进口力度,督促中药生产企业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保质期管理,稳定中药材来源和市场供应。
此外,该答复函透露,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快制定出台《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增强中药材领域反垄断执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中药材价格监测预警,对异常波动的中药材,及时研判并采取措施,坚决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
8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已就《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参与该指南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焦海涛日前告诉第一财经,在指南起草过程中,起草团队曾向多家中药生产企业征求过意见,他们均认为中药材领域不合理高价现象比较常见,“价格疯涨”现象时有发生,涨价链条还会传导至下游中成药制造企业。故而,相较于此前发布的《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此次将反垄断合规的行业指南覆盖到中药和成品药等全药品领域。
“迄今,尽管还没有中药材领域反垄断行政处罚大案公开,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关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据我了解,目前在立案且未公开的药品垄断案件中,已涉及中药领域了。”有行业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透露。